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西楚霸王项羽到底有多么厉害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27 点击次数:167
公元前202年,乌江江畔,一位身材高大、双眼炯炯的青年,却选择了以自刎了结自己短暂而璀璨的一生。他就是项羽,那个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,千百年来始终被无数人记挂、赞叹又叹息的西楚霸王。为什么一个结局凄惨的失败者,会活在后人的心中?项羽,到底有何过人之处?今天,就让我们从头到尾——扒一扒项羽究竟凭什么成为了千古无二的传奇。
有人说,项羽只是一个头脑简单、四肢发达的大力士;有人说,他其实是天生的英雄,却不是开国的帝王料。他到底是好是坏?到底是英雄本色还是悲剧宿命?其实,早在两千多年前,人们就开始为这个问题吵个不停。
翻开老祖宗留下的历史册子,你会发现,夸项羽的有,骂他的也大有人在。有的说他杀伐果决、武力超群,是秦末乱世里唯一能震慑四方的真霸王;也有人深恶痛绝,说他妇人之仁、刚愎自用,错失了江山,害了不少好人。到底如何定义项羽?别急,这里面还有不少门道。
项羽到底牛在哪?今天就从三个“世界第一”开始,说说他离谱又真实的人生。可别走开,真正的戏剧还没上演。
话得从头说起。项羽家世不错,楚国将门之后,祖上就是老一辈的军界大佬。按理说,这种二代不愁吃穿,日子可以安安稳稳。小时候的项羽,调皮是调皮,头脑却不糊涂——书看一半就扔,武艺学了一阵也嫌腻,叔叔项梁急得直跺脚。可没想到,小项羽的志向其实很“进步”:他觉得光会打一个人没意思,练当兵、带兵的本事,才是大事。
机会很快就来了。二十三岁那年,项羽跟着项梁一起反秦,正式上阵杀敌。正是这一年,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开动,项羽火力全开。八年时间里,大小战役打了七十多场,几乎没输过。这时候的项羽,简直就是个“活挂”——走哪哪赢,敌兵见了就发抖。
最有名的一战要数“巨鹿之战”。那会儿秦军人多势众,看谁都不顺眼。楚怀王点名让宋义当上将军去救赵,结果宋义掉链子,象征性“静观其变”,没半点实干。项羽看不过去,年轻气盛,一刀劈了宋义,自己摇身一变,挂帅出征。江东八千子弟,破釜沉舟,一夜之间奇迹逆转,秦军溃败。项羽立了汗马功劳,名号响彻大江南北。
老百姓咋想?先不说懂不懂军事,但只要能带领楚军出人头地,就是“老百姓的英雄”。很多人都觉得,这才是自家希望的星。不少后代还愿意给娃起名叫“项羽”,可见那时候“霸王”在百姓心里的分量。
你以为项羽一直春风得意?其实不然。巨鹿大捷以后,天下反秦大业眼看要成,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。但这时,项羽的“短板”也慢慢显露:刚愎自用,听不进劝,信任亲信反而疏远人才。
再看看他的那些决定,不免让许多人摇头叹气。他抓到秦王子婴直接斩杀,还一把火把咸阳烧个精光,这下子,把原本可用的资源都毁了,也失了人心。最典型的是鸿门宴。大家都清楚,范增苦口婆心劝他提防刘邦,可项羽女人心发作,不听忠言,错失绝杀对手的机会,结果被反杀。
这还不算,分封诸侯的时候,项羽也没分好。对守信用的不讲信用,对近臣大度却对有能力的人小气。这年头,没人心都是摆设。吃亏吃到最后,人才四散,韩信、张良、陈平这些顶级智囊纷纷跑向刘邦帐下。
反方怎么看?很多人指着史书冷笑:“项羽不过一介匹夫,做将军行,做帝王太差劲。”还有人引用司马迁的话:“帝王要善用人,不能自己闹腾。”如果说项羽是个铁打的英雄,那他自己亲手把江山给断送了。
正当所有人觉得项羽马上要凉凉时,历史突然来了个大反转。公元前205年,楚汉相争白热化,刘邦趁着项羽主力出征,集结五十六万大军攻下彭城。外人都觉得这下霸王没戏了,可项羽带着三万最能打的兄弟闪电回防。一场血战,刘邦军队全军溃败。彭城之战,三万人追着五十六万人砍,刘邦本人仓皇逃命,父母妻儿都成了阶下囚。
这场硬仗又把项羽的逆天实力演绎到极致。别说后人咋看,当时敌我双方都服气得不行。你说这样的战神,不当英雄谁当英雄?
就在大家以为他必定王者归来时,偏偏项羽还是项羽。他不是政治家,不知道整合力量,不会谈和解、收买人心。明明才是赢面最大的选手,却因为性格、心软、优柔寡断,不断葬送优势。前文说到的短板,这时候再一次集中爆发。楚汉战争火药味十足,比电视剧还刺激。刘邦手下越来越多的能人异士,项羽眼睁睁看着自己原来的兄弟一个个全部变成敌军的智囊团。
普通人看到这个局势,估计也是替项羽捏把汗——这么能打的人,怎么政坛上老吃亏呢?难道英雄真是天生注定只适合冲锋陷阵,而不是坐拥山河?
大战打着打着,看起来楚汉局势仿佛迎来了喘息的机会。项羽将剩下的力量缩回老家彭城,和刘邦对峙,陷入所谓的“胶着”。
表面上风平浪静,实际上水下的暗流比以往更激烈。这时候,刘邦请出了张良、韩信,这俩一个点子多,一个兵法高,全力帮汉军搞分化、玩心理战。项羽一方面要防刘邦暗渡陈仓,一方面还得小心自己人反水。内忧外患,时时高压,却又无可奈何。
更要命的是,楚军内部人心涣散,人才流失得厉害。项羽身边除了老搭档虞姬,剩下的几乎都是老面孔和无所作为的亲信。前线有人造反,后方粮草不济,有力无处使,一步步被拖死。
到了垓下之战,楚汉两军实力悬殊,项羽想突围已经不现实。兵败如山倒,四面楚歌,就连亲信都劝他“逃生为上”,但项羽咬牙不肯。当初力拔山兮的英雄,如今只能呆呆站在江边,再也没有八千子弟,惟有冷风作伴。
就在所有人幻想他能有第二春时,项羽选择自刎。他说:“天要亡我,我有什么脸再见江东父老?”这一幕,无数人泪目。其实,对项羽来说,输,并不是最丢人的;丢人的是死后还要成为故人的负担。他信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——哪怕粉身碎骨。
看上去吧,项羽的确有勇有谋,“世界第一大力士”不是白喊的;年纪轻轻打下一片天,这也是普通人想没想过的壮举;真正的战场猛将,能三万打败五十六万,说出去都吓人一跳。
但是,咱们站在“反对项羽”的角度瞅一瞅。有人说,他只会打打杀杀,不会治国安民;更不会拉拢人才,动不动就“妇人之仁”;分封的时候瞎分,搞得老实人寒心,能人都跑到刘邦那边去了。放到现在,光靠一身蛮力,怕是连公司都管不过来;你说这样的人,能干“老板”吗?
当然,有人说“项羽忠于自我”;可是,忠诚也有忠诚的代价。要是当年他心狠手辣点、会拉团队点,说不定西楚真能站住脚。试试用夸奖的口气捧杀一句:“霸王骨子里还是太善良,要是多来点阴招,说不定就赢了。”这历史的讽刺,总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说到底,项羽做的很多事,堪称是“人中龙凤,与众不同”,但他自己的一套做事风格和老实人的底线作风,也确实成了自己最大软肋。到最后,不服不行。
今天咱们聊了半天,项羽这些“世界第一”到底算不算什么本事?有人说:“只要有实力就是真英雄,哪怕做不好皇帝。”可也有人怼回来:“不会用人,这样的‘霸王',再厉害也只是个失败者吧?”你怎么看?霸王遗憾的结局,是时代的问题、性格使然,还是根本就不配称第一?有胆的来评论区接招——到底该吹他?还是该批他?
